2015年江苏公务员选词填空练习(42)
1.①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________,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意义的。
②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________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③这孩子真怪,别的什么都不怕,却怕癞蛤蟆,一只癞蛤蟆就吓得他________地惊叫起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 不以为意 失魂落魄
B.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惴惴不安
C.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失魂落魄
D.不了了之 不以为意 惴惴不安
2.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当然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__________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攫取的腐败现象__________,不应让__________侵夺他人权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获取 漠然置之 随意
B.获取 不闻不问 恣意
C.牟取 置之不理 任意
D.牟取 麻木不仁 肆意
3.尽管法律对此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文物买卖一本万利,使得很多不法分子__________,为非法挖掘的地下文物开辟了一条销赃渠道,文物买卖和收藏中违法乱纪的行为__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铤而走险 屡见不鲜
B.孤注一掷 司空见惯
C.见利忘义 习以为常
D.狗急跳墙 屡禁不止
4.我国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的__________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似乎并不__________。因此,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必然 现实 课题
B.无奈 合理 问题
C.自主 理性 话题
D.唯一 困难 理论
5.针对食人鱼非法进入我国的现象,生态专家环保人士呼吁,应尽快从法律层面建立、完善防护外来物种人侵的生态安全机制,_________我国的生态安全。
A.维护
B.保护
C.保持
D.维持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束之高阁”与“不实行”正对应,“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我们就应该不在乎它,即“不以为意”,故本题答案为A。
2.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与成语结合考查的辨析题。根据“毒害”“无良”“缺德”等词语可知文段内容是在痛斥某些行为,故第一空宜选用贬义词“牟取”,而“获取”为中性词,排除A、B;比较CD两项,“麻木不仁”“肆意”要比“置之不理”“任意”的谴责意味更重,更契合题意,故本题选D。
3.A【解析】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也表示不顾危险地做某事。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的行动。阅读文段可知,不法分子应该是为了利益而不惜违反法律规定,非法进行文物交易,但不会是最后一次冒险,也不会是在走投无路时采取的极端行动,因此首先排除B、D项。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两个词意思相近,但是后者主语为人,一般用法是“某人对于……习以为常”,因此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C项。本题正确答案为A。
4.A【解析】第一空,如填入C项“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选择”,则缺少必要定语“农民”,只能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自主选择”,故排除C项。第二空,根据后文“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可知,留守儿童并不会回到父母身边,因此,前文的“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是不会实现的,D项“困难”语义相反,排除。比较A、B两项,课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话题:谈话的中心。由第三空前面的“如何……”可知,是研究、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课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5.A【解析】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
维护:维持保护。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维持:维系;保持,维护;帮助,主持;保持。
应用以下搭配:维护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可知答案为A。
相关文章
②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________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③这孩子真怪,别的什么都不怕,却怕癞蛤蟆,一只癞蛤蟆就吓得他________地惊叫起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 不以为意 失魂落魄
B.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惴惴不安
C.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失魂落魄
D.不了了之 不以为意 惴惴不安
2.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当然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__________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攫取的腐败现象__________,不应让__________侵夺他人权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获取 漠然置之 随意
B.获取 不闻不问 恣意
C.牟取 置之不理 任意
D.牟取 麻木不仁 肆意
3.尽管法律对此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文物买卖一本万利,使得很多不法分子__________,为非法挖掘的地下文物开辟了一条销赃渠道,文物买卖和收藏中违法乱纪的行为__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铤而走险 屡见不鲜
B.孤注一掷 司空见惯
C.见利忘义 习以为常
D.狗急跳墙 屡禁不止
4.我国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的__________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似乎并不__________。因此,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必然 现实 课题
B.无奈 合理 问题
C.自主 理性 话题
D.唯一 困难 理论
5.针对食人鱼非法进入我国的现象,生态专家环保人士呼吁,应尽快从法律层面建立、完善防护外来物种人侵的生态安全机制,_________我国的生态安全。
A.维护
B.保护
C.保持
D.维持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束之高阁”与“不实行”正对应,“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我们就应该不在乎它,即“不以为意”,故本题答案为A。
2.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与成语结合考查的辨析题。根据“毒害”“无良”“缺德”等词语可知文段内容是在痛斥某些行为,故第一空宜选用贬义词“牟取”,而“获取”为中性词,排除A、B;比较CD两项,“麻木不仁”“肆意”要比“置之不理”“任意”的谴责意味更重,更契合题意,故本题选D。
3.A【解析】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也表示不顾危险地做某事。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的行动。阅读文段可知,不法分子应该是为了利益而不惜违反法律规定,非法进行文物交易,但不会是最后一次冒险,也不会是在走投无路时采取的极端行动,因此首先排除B、D项。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两个词意思相近,但是后者主语为人,一般用法是“某人对于……习以为常”,因此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C项。本题正确答案为A。
4.A【解析】第一空,如填入C项“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选择”,则缺少必要定语“农民”,只能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自主选择”,故排除C项。第二空,根据后文“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可知,留守儿童并不会回到父母身边,因此,前文的“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是不会实现的,D项“困难”语义相反,排除。比较A、B两项,课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话题:谈话的中心。由第三空前面的“如何……”可知,是研究、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课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5.A【解析】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
维护:维持保护。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维持:维系;保持,维护;帮助,主持;保持。
应用以下搭配:维护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可知答案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