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17)
1.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4.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
A.政治关系 B.利益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与人的关系
5.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其作用表现在( )
A.对生产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
B.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C.为生产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D.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
6.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
7.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 )。
A.公民户籍所在地 B.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C.公民的实际滞留地 D.公民的居所地
8.行政处罚的性质是( )。
A.具有制裁性 B.以惩罚犯罪行为为目的
C.以惩罚违法行为为目的 D.具体的行政行为
E.具体的司法行为
9.在公文密级中,保密程度最高的是( )
A.机密 B.秘密 C.绝密 D.加密
10.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各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有教无类 D.敬鬼神而远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故正确答案为C。
2.B【解析】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3.D【解析】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本题答案选D。
4.B【解析】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5.ABC【解析】竞争本身并不能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只有依靠道德和法律。D项不正确,ABC正确。
6.ACD【解析】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本题选择ACD
7.ABD【解析】《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法理上看,为避免法律关系复杂,我国法律上的住所采取单一主义。经常居住地为住所时,户籍所在地就不是住所。故选项为A、B、D。
8.ACD【解析】“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故A、C、D正确。
9.C【解析】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故本题答案选C。
10.C【解析】孔子在他所办的私学中,率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这是他办学的基本方针。有教无类,孔子的解释是“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故本题答案选C。
相关文章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4.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
A.政治关系 B.利益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与人的关系
5.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其作用表现在( )
A.对生产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
B.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C.为生产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D.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
6.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
7.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 )。
A.公民户籍所在地 B.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C.公民的实际滞留地 D.公民的居所地
8.行政处罚的性质是( )。
A.具有制裁性 B.以惩罚犯罪行为为目的
C.以惩罚违法行为为目的 D.具体的行政行为
E.具体的司法行为
9.在公文密级中,保密程度最高的是( )
A.机密 B.秘密 C.绝密 D.加密
10.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各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有教无类 D.敬鬼神而远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故正确答案为C。
2.B【解析】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3.D【解析】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本题答案选D。
4.B【解析】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5.ABC【解析】竞争本身并不能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只有依靠道德和法律。D项不正确,ABC正确。
6.ACD【解析】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本题选择ACD
7.ABD【解析】《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法理上看,为避免法律关系复杂,我国法律上的住所采取单一主义。经常居住地为住所时,户籍所在地就不是住所。故选项为A、B、D。
8.ACD【解析】“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故A、C、D正确。
9.C【解析】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故本题答案选C。
10.C【解析】孔子在他所办的私学中,率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这是他办学的基本方针。有教无类,孔子的解释是“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故本题答案选C。
